您当前所在位置:要闻动态 最新动态
金湖县科协开展“探索船舶科技 扬帆科学梦想”系列活动
时间:2025-08-18  字号:[ ]


正如郭沫若所言:“科学也需要创造,需要幻想,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,才能发展科学。”金湖县科协、科技馆近日开展“探索船舶科技 扬帆科学梦想”暑期系列活动,便为青少年们搭建起一座打破常规、探索科学的桥梁。这场为期4天、每日1.5小时的科普盛宴,由科技辅导员冀叶亮老师全程带队,36名青少年分为12组在趣味课堂与动手实践的双重体验中,深度解锁船舶科技的无穷奥秘。

活动首日以“我要去远航——船舶的奥秘”拉开序幕,科学课堂秒变“船舶时光机”。冀叶亮老师讲述了船舶的发展长卷,从古代独木舟到现代航空母舰,展现了船舶从简陋到精密的演变历程,让孩子们直观感受船舶背后跨越千年的智慧积淀。实践工坊里孩子们化身小小探索家,在“沉和浮的物体”实验中,他们将石块、木块等不同物品逐一放入水槽,观察沉浮差异,初步触摸浮力的神奇;面对“让橡皮泥浮起来”的挑战,有人将橡皮泥捏成扁平的“小托盘”,有人搓成空心的“小球体”,当亲手改造的“橡皮泥船”稳稳漂在水面时,活动室里瞬间响起阵阵欢呼;最令人兴奋的当数“潜水艇模型制作测试”,孩子们认真组装模型,反复按压瓶身观察其下沉、上浮的过程,在一次次调试中恍然大悟,理解了潜水艇的沉浮原理。

第二天的“船舶工程师挑战——我的小船装得多”环节,孩子们化身“造船小工匠”,将实践探索推向深入。孩子们围在水槽旁,手里的20×20厘米铝箔纸、彩纸、回形针等材料成了探索利器。在老师的指导下,大家先制作基础款方形船,将铝箔纸与彩纸用双面胶复合,铝箔在外作防水层,彩纸在内起加固作用,再按12×12×4厘米尺寸画线折叠,用回形针仔细固定四角。测试时,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往船里放铁圈,直到发现船沉入水中才停下,立刻俯身记录装载数量,神情专注。自主设计环节创意迸发,有的将船身改成长16厘米的狭长造型,有的做成10厘米高的深舱款式。当看到改进后的小船比基础款多装或少装铁圈时,孩子们经过对比总结,大家得出:“船的装载能力和体积有关,体积越大,装得越多!”

第三天的“船舶工程师挑战——小船装玻璃球挑战赛”活动难度升级,玻璃球的重量与滚动性对船体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。孩子们手持20×20厘米铝箔纸、彩纸等材料,结合前一天经验设计船型,按尺寸画线折叠,用回形针固定四角。首次测试时,不少小船因玻璃球滚动导致重心偏移翻船,孩子们迅速围拢讨论:“用彩纸做隔舱吧!”“加层铝箔加固船边!”改进后,他们用剪剩的材料制作隔间,用双面胶强化粘连。再次测试时,小船表现出色,有的稳稳承载多颗玻璃球。对比“无隔舱”与“有隔舱”数据后,孩子们在实践中体会到:“船舱能稳定货物,水密隔舱更能加固船体,显著提升船舶的安全性与稳定性!”

最后一天聚焦“船舶动力系统探索”,孩子们变身“动力发明家”。孩子们先用材料拼装木筏模型,或用嘴吹风帆驱动,或转动明轮皮筋让木筏前行;接着制作蒸汽船,点燃蜡烛加热产生的蒸汽推动船身缓缓移动时,孩子们纷纷凑近观察能量转换的奇妙;最后组装电动空气船,当电池驱动扇叶旋转产生反作用力时,小船“嗖嗖”穿行于水面,活动室里掌声雷动。从风帆借力到蒸汽驱动,再到电力转化,孩子们在对比中清晰理解:“反作用力能推动船前进!”活动尾声,冀老师抛出“船如何转向”的问题,引发热烈讨论,有的说调整风帆角度,有的提议改变明轮转速,这些奇思妙想为探索之旅画上充满余韵的句号。

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系统掌握了船舶的历史、类型及科学原理,更在一次次动手实践中,有效培养了工程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,让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,助力他们的科学梦想扬帆远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