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要闻动态 县区科协
金湖县老科协前锋分会: 银龄智囊团护航“金秋粮仓”
时间:2025-10-17  字号:[ ]


金秋十月,金湖县前锋镇10.5万亩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期,沉甸甸的稻穗在秋风中泛起金色波浪。一支由金湖县老科协前锋分会4名老科技工作者组成的“银龄智囊团”活跃在田间地头他们走村入户、蹲点田块,为全镇29家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“把脉开方”,从疏通沟渠防积水抢抓晴天收割防倒伏,到水稻后期田间管理,用“经验+技术”的组合拳,为秋粮丰产丰收筑起坚实防线。

下沉一线:老专家“把脉问诊”,直击秋关键期自10初以来,前锋分会的4名成员带着笔记本、测产仪,扎进了12个村的田间地头。他们中有深耕农技推广30余年的“老把式”,有熟悉本地土壤特性的“土专家”“老张,你家这杂交籼稻成熟得早,沟渠得赶紧清!积水泡久了,根系容易缺氧,倒伏风险大。”在前锋村“张俊家庭农场”的稻田边,老科协智囊团成员蹲下身,用手拨开田埂边的泥土查看排水情况,对着农场主张俊叮嘱道。针对成熟较早的杂交籼稻,老专家们给出“组合建议”:一方面疏通沟渠、排干田间积水,保持土壤“干干湿湿”的透气状态,增强根系活力;另一方面紧盯天气预报,抓住晴好窗口抢收,及时低温烘干,避免后期阴雨导致倒伏或穗发芽。而在淮村村“家虎专业合作社”的千亩粳稻田里,1000多亩“淮稻”系列品种正处在灌浆关键期。“这会儿正是增加干粒重的黄金期,叶面肥和管理一点不能松”。老科技工作者李福松俯下身,捏起一株稻穗仔细观察后,现场开出“技术处方”:天晴后立即叶面喷施多效唑、脱落酸等生长调节剂,既能恢复稻株活力、增强光合作用,又能延缓叶片衰老,促进籽粒饱满;同时要加强水浆管理,让稻穗“活熟到老”,避免过早枯熟减产。

精准指导:29家主体受益,田管措施“对症下药”“每块田的情况不一样,管理也得‘因苗施策’。”老科技工作者们坚持“走一处、看一处、诊一处”,先后深入29家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,针对不同品种(杂交籼稻与粳稻)、不同长势(早熟、适熟、晚熟)、不同田管基础,给出个性化方案。在“张俊家庭农场”,针对已成熟的杂交籼稻,除了排水和抢收建议,还特别提醒“收割时注意减少机械损伤,防止落粒损失”

银龄力量:经验传承+科技赋能,守护“粮袋子”底气足这支“银龄智囊团”老科技工作者是前锋镇农业生产的“常驻专家”。成员们平均年龄65岁,但个个“不服老”——有人随身带着30年积累的田间笔记,有人手机里存着上千张病虫害对比图,更有人常年与镇农技站联动,把“老经验”和“新技术”结合,形成一套“接地气、用得上”的田管指南。

“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大头,我们多跑一步,农户就少担一分风险。”金湖县老科协前锋分会负责人叶华俊坦言,每年秋收前的关键期,都是团队最忙碌的时候从“张俊家庭农场”的杂交籼稻到“家虎专业合作社”的千亩粳稻,从前锋村的排水沟渠到淮村村的叶面喷施现场,前锋镇老科协分会的4名老科技工作者用脚步丈量田野,用经验护航丰收。他们的付出,不仅是对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的生动实践,更是银龄群体服务“三农”、助力乡村振兴的温暖缩影。(金湖县老科协前锋分会冯大和)